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阿璃

校園霸凌|家長們該怎麼樣應對|靈魂側寫小姐弟 

 (文長慎入)


這位個案才小二,個案的媽媽聯繫我,說小孩身體上好像出了點狀況。一堂課30分鐘可以上廁所3-4次,因為年紀過小不適合做心靈療癒,所以我跟媽媽說我可以用靈魂側寫的方式跟小孩對談。媽媽可以在場旁聽,我們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即可。我請媽媽準備舒適的環境、點心跟飲料,讓孩子放輕鬆地跟我們聊天。一開始小孩很緊張,即使只是視訊通話也要戴著口罩。


預約開始之前我有先跟媽媽確認有沒有先帶小孩去看醫生?媽媽說他有看我的粉專,所以有先帶小孩去看醫生,醫生表示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單純心理壓力,但是媽媽還是覺得不放心,所以想要請我幫他們家小孩看一下。


在側面了解之後,發現孩子對於大人們說話的口氣略微敏感,加上原生家庭不斷的搬家跟更換居住環境(至今換了三個國家),讓這個對於新環境略為敏感的孩子,長期處在一個情緒緊張的狀態下,因而導致孩子在任何一種可以觸發他情緒緊繃的誘因下,出現在課堂中需要頻繁上廁所的狀況。


我說:這孩子不喜歡別人對他大聲說話,他有一個隱藏性的莫名焦慮,如果一個人對他大聲說話的時候他就會這樣,他喜歡別人對他溫柔說話,所以說有些老師會讓他覺得相處起來會特別輕鬆,那他覺得他的狀況不會那麼嚴重,可能就只是一般的生理上次真的是需要廁所這樣子。那我想可能是因為有些老師身上有部分特徵,會引起他一些莫名的焦慮感,但是,現階段能幫助他的就是,跟他解釋說每個人說話的語氣跟態度不是她想的那樣。


其實有時候,老師自己都沒有注意到口氣上的差異,但是孩子自己解讀會覺得老師講話很兇,可能老師自己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因為每個人敏感度不一樣。這樣講好了,基本上孩子還好,他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那他之所以會有這些情緒上的焦慮感,不是這一世的他所經歷然後觸發出來的情緒反射,那是他前世的問題,他有遭遇過被人家怒罵或者是吼的經驗。


他那時候的情緒還在,只是他年紀還太小不太適合帶他做解除這個動作,所以我會建議就是說,你在陪伴他的過程中你可以跟他講說,其實那老師可能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我覺得你可以試著用一種比較理性或是同理的方式去跟他解釋說,其實老師不是真的要對他兇,他說是刻意對他說話強硬、有威嚴性,從解釋這方面讓他去舒緩。


像我媽他講話就是很兇,我問我媽為什麼,她說她一邊的耳朵聽不到,所以他必須講話很大聲才能聽到自己的聲音,所以跟孩子解釋原因很重要。那這一部分是心理狀態,因為我剛問他說,人家口氣很兇的跟你說話的時候你身體會不會感覺緊緊的?因為你一但感覺緊張,肌肉緊繃的時候,連帶的膀胱的肌肉也會緊繃收縮,你自然而然就會想上廁所,所以是他心理狀態導致他身體緊繃,身體一緊繃,他自然就想去上廁所,這是很正常的,所以他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問題


媽媽說: OK太好了


我: 沒有太大問題,他是個很棒的孩子啊,我覺得他可以去嘗試他想嘗試的才藝。我不會建議說因為有些老師比較強硬,就幫他避免掉那些跟那些人接觸。畢竟日後他一定會在社會上遇到更多這樣的人,團隊就是把這樣的人安排到他面前,看他什麼時候他會自己願意去面對那樣的情緒,然後幫自己跟對方提問說:為什麼你的你們講話都這麼大聲?為什麼不能溫柔柔的說話?然後往下發覺自己這方面的焦慮情緒的來源。就比如說,如果他聽我的podcast他就說這個阿姨講話怎麼那麼兇我聽不下去,你懂我的意思嗎?


媽媽說: 你覺得嗎?(孩子回答:有一點點)所以我感覺得到的跟他感覺到的完全不一樣。


我: 所以這個孩子不是像人家講的那麼高敏感兒那種,他是情緒方面就是他會容易接受到別人的情緒,我發現現在很多人多人都有這樣的狀況。這是人天生的能力,就像我們會感覺熱感覺到冷是一樣的,但是有的人他對於對方投射過來的情緒,會特別敏感。其實很多人都有,只是我們會把那種感覺壓抑下來──『啊不會啦,我們想太多了啦』『人家沒有意思啦』。我們其實很長忽略我們自己其實本身對於那樣情緒其實是很敏感的,我們會去幫對方的行為作合理化的解釋。


媽媽說: 我覺得我是有這種特質


我: 你如果有,那他就一定會有,你懂嗎?像我跟我家小孩講話一定是比現在講話更溫柔一點,所以我家小孩聽到我在跟個案講話或是在錄podcast情緒很激昂的時候,我小孩會跟我說「你確定你這樣會有客人來嗎,你要不要改正一下你的態度?」


媽媽說: 我覺得聽起來還蠻好笑的耶


我:我很少罵小孩,我幾乎不罵小孩,我頂多就是講話的說聲音強硬一點,就說『某某某你為什麼沒有疊衣服,你明明每天就要疊衣服,現在立刻馬上過來疊衣服』,我頂多講話最強也就是這樣子或是大聲一點、聲音再強硬一點。他們沒有聽過我在podcast這樣講話,他會覺得說這是你的聲音嗎?你為什麼要那麼兇?你到底在兇誰?你這樣怎麼會有客人?我小孩會說,你要不要正常一點?你不要每次都好像搞得像瘋子一樣可不可以?然後你這樣真的會有人找你嗎?我說我預約還蠻多,他說你們大人的世界好奇怪,為什麼被你罵還會有錢賺?


媽媽說: 大家都很想被你罵吧,可是我開始聽的前幾集的時候覺得還好啊。媽媽比較兇都對不對(小孩回答:有一點)我覺得我還蠻常兇他的


我:與其說──過渡接受別人情緒是敏感的孩子,我反而覺得這其實是每個人都有的天賦,就是很正常生存能力。因為你必須學會懂得讀空氣,你必須懂那個氛圍你才能判斷──你現在當下的環境是不是安全還是危險的?只是人的一種天性。這不是甚麼靈性天賦。


可是我們的社會在這個教育體制裡面,我們總是被勸導『你要懂的時候就以和為貴』,所以當對方的那個情緒攻擊要過來的時候,我們很常會跟自己的說『沒有啦!沒有這種事啦』。他現在是小一,年紀還小,社會歷練不多,他現在只有學校的環境歷練,所以開始接觸人群尤其是同學或是你長期頻繁的幫他換環境,在新環境中他對那樣的氛圍的敏感度是很高的,他必須學著判斷所處的環境對他來說是不是安全的,他的那個情緒天線是一直處在一個高警戒狀態。


人類的大腦是設計來求生存來避免物種滅絕。這樣並不是說不好,但是在沒有適當的解釋之下,孩子們容易過度解讀造成過度敏感,長期下來他有可能會演化成過度解讀他人情緒的狀態,所以我覺得父母在這部分的說就是要跟他好好的說。畢竟這個年紀的孩子還小,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們其實也不太知道他們說出來那樣的話會不會傷害到別人的感情。那你就是要多多跟他解釋,因為說真的,有的小朋友的家庭不會教他這麼多、這麼細。他們就是會覺得我這樣講話剛剛好啊,為什麼你要覺得難過?這有什麼好難過的?可是孩子們不懂說話其實真的會讓對方感到受傷。


媽媽說: 你解讀他不是高敏感兒,我一直以為他是


我:他真的不是高敏感兒,他的內心就只是比較希望大家跟這個世界很溫柔的跟彼此對話。為什麼這個世界的感覺不能再溫柔一點,這樣子。


媽媽說: 不過他生氣起來也是很有反擊力的


我: 對對對對對,就是平常就是那種,我跟你好好講但是等到最後他真不想跟你好好講,他怎麼就拍桌子,然後大家就被嚇到都說『你原本不是那個很文靜很平靜的人嗎,你怎麼會突然間就抓狂了?』,然後他就說老娘其實已經忍你很久了。


媽媽說: 有有有,大概比較不認識他的人都會有錯愕感,但媽媽我已經習慣了


我: 在這方面你也可以教他如何適時的就是宣洩。情緒表達不一定是怒氣。他會很習慣性的把情緒壓下來,因為他靈魂內心深處最想要就是那種平平靜靜的世界,很溫柔的世界,大家彼此好好說好好談,不要吵架大家都好好說話。但是也不是說100%溫柔,偶爾有些男生那種跑跑跳跳也是很OK,但是就是不要很強硬的那一種權威性的存在,『我告訴你做什麼就對了,你不要想,你不要問別人』。


你的孩子就是不喜歡那種感覺,他是個很創意型的小孩,你讓他去發揮他想要發揮的創意就好了。他如果不喜歡的話其實你可以讓他嘗試一兩堂,去試試看是你真的不喜歡,那你就讓他多嘗試不同的,然後你這樣去選一個他喜歡的去做。去上了,當然讓他大膽的去選擇去嘗試他想要嘗試的東西就好了,他很適合走創作路線


媽媽說: 創作路線最近讓他去跳舞


我: 可以啊


媽媽說: 剛剛開始非常的開心,但就是因為心理因素(就是頻尿),因為中途都沒辦法去上廁所,那就好吧那就不要去上跳舞了


我: 你是不是擔心他們中途不讓你去上廁所,所以乾脆就不要去跳舞?


媽媽說: 我覺得是這樣啊 


我: 其實他沒有什麼問題,老實說他其實很好只是情緒上接受度會敏感一點,所以你要教這他如何把自己的那股情緒,比如說,他現在直接反應就是說某個人跟他說什麼話,他不知道怎麼樣把他情緒說出來,但他情緒反射在生理上就是他去上廁所。所以你當下你可以帶著他觀察自己,如果有人對你說了甚麼話讓你當下產生了一個想要上廁所的感覺,那我想問是甚麼樣的對話內容會產生這樣的緊張感呢?你事後再想你當下有沒有什麼要情緒你想要說出來,但是你忘了說?或者是不知道怎麼說?


你要先了解他當下情緒是什麼,然後帶著他去說出他自己的感受,比如說:他其實他可以跟你說,我其實不太喜歡那個人這樣跟我說話。那你就在家帶著他,跟他一起練習。就帶著他對話,說出:『請你不要再這樣跟我說話,你這樣說話讓我覺得很緊張』。你要教他把他的情緒說出來,才能幫助他把生理上的這個緊張感,透過頻尿這個狀態給消除掉,而不是直接跳到用藥物治療,或是幫她刪除課程,因為這樣對他來說沒有幫助!


他的靈魂屬於那種很安靜靜,很Peaceful的那種個性,所以很少有情緒衝突。那你看他是不是對應到他的個性就是很恬靜,不想跟人家產生情緒衝突。可是這也是他要來學習的一個部分。你不喜歡學習、你不喜歡情緒衝突,這個我能理解。因為這跟你天生的習慣的環境是相反的,可是同樣的這也是在告訴他說,他來到這個地球上看來這個時候社會,尤其是台灣這個社會,尤其是是學校社會到處都充滿衝突,他要彰顯的就是反射出他有在那個不喜歡情緒衝突的個性。


他在這個充滿情緒衝突環境裡面要讓他學習──你要學著把你的內心感受跟情緒說出來,你的身體才不會想要透過另外一種方式來反應這樣的問題。


他現在的問題就是頻尿,一但再過度壓抑就可能會跟我一樣就是腸躁症,我其實腸躁症很久了,我是單親家庭長大,內心壓力很大,然後每天就是會跟爸爸生氣。可是我不會說出自己的情緒或者是我不想說出自己的情緒,導致我就發現我腸躁症發生的機率越來愈高。

然後一直到大概兩三年前,就是我哥(本靈)一直引導我把內心的話都說出來講,到現在我就沒有腸躁症的問題,雖然說科學上說腸躁症是神經元的缺陷他沒有辦法被治癒,可是真的在我身上就是他就沒有再出現。因為我把我的情緒都說出來,我的精神不緊繃,我的神經不緊繃他自然就淡掉了,他現在這個表徵就說他們透過就是身體想要急速排尿的方式來呈現,可是實際上它就是要告訴他說他的情緒跳過了說出情緒的那個步驟,而是透過身體來反射那樣的行為。


你要幫助他就是教他分析他自己當下情緒是什麼,去感覺它,然後學著把它說出來。你要允許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說出來,他如果今天想用畫畫的方式呈現ok,沒有問題,不需是直接要求「你就是講啊,你就是講那你為什麼不講不需要這樣子」,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說出來。今天,他不想要中文說他想要英文說,ok沒問題,你就讓他用英文說都可以,允許他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就很好。


媽媽說: 當那個班上的女生幫你改名字,你很不開心是不是?那你當下是什麼感覺?(小孩回答:不開心,想去廁所),身體覺得裡面有什麼東西要爆炸,還是你已經忘記了?那個女生從你旁邊經過都要打你一下嗎?(小孩回答:會啊) 


我: 下次打回去,我都叫我小孩子打回去


媽媽說: 我現在這個社會好難教,真的很想叫他把他打回去


我:我小兒子一開始都要我幫他綁辮子,但是他現在卻不要我幫他綁,我說為什麼你不想讓媽媽練習綁辮子嗎?他說你就幫我綁馬尾就好了,我說可是我想幫你綁麻花邊。那天我剛好帶他去吃飯,然後頭髮很亂跟瘋婆一樣,我受不了就幫他綁頭髮。我孩子還小,班上同學也沒有辦法及時辨認出他是男生還是女生的狀態,大班的孩子還是會有辨認障礙,孩子們很單純的就是認為──我分辨不出來,那我就不要跟你玩就少麻煩,你知道嗎?小朋友很單純就是這樣啊。


我小兒子就是有點難過跟我說『我去學校沒有人跟我玩』,我說這是一天的事情還是已經好幾個禮拜了? 他說『昨天』。我說麻煩請你觀察一個禮拜,如果你真的一個禮拜下來都沒有小朋友跟你玩,我說那我們就可以跟老師講這可能有需要老師幫忙,但是我說『你想想看,我有時候都會不想要工作,更何況偶爾別人一定會想找別人玩?這很正常啊』。


後來我去接他下課,問他今天觀察的結果如何?他說『有啦,他們來找我玩』,所以小朋友都會想跟自己想玩的人,只是剛好他那天落單,我會教他分辨自己的情緒,還有認清楚現實狀況,不需要那麼敏感,他就很開心。


他們這種年紀上才藝課一定不持久,Ok沒關係就讓他們換,因為很多來找我諮詢的個案從小父母都無法讓他們上他們想要上的才藝課,沒有讓他們不斷的去接觸新的東西,所以他們長大之後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他都會跟我預約問事問說「阿璃,你告訴我我的天賦是什麼」,我就會覺得很奇怪,因為當當事人都沒有去碰觸到他們該接觸的興趣,其實我是看不到的,所以我沒有辦法跟對方說甚麼,因為接觸這些有興趣的東西然後去發展出一連串的後續,不就是人生的意義嗎?


像這樣年紀的孩子他的持續力大概只有兩個禮拜甚至一個月,即使只有短短幾個月也沒有關係,讓他去嘗試就好了。嘗試過後,他們會告訴你說「我比較喜歡哪一個,可是我想用特殊、不一樣的方法去呈現」,那我會建議家長不要在意外界的眼光,就讓他去做,因為創意就是這樣來的。


───

【阿璃碎碎念】


有很多人來預約問事都是來問自己的天賦跟興趣在哪裡?真的讓我很翻白眼!

你如果已經接觸到了,有帶作品給我看,那我還可以窺知一二;但如果你空手來找我,很抱歉,你會被我懟。


#你連挖掘興趣這個起始點都要偷吃步、#都要別人來告訴你答案,#好省略你自己該付出的挖掘經歷,#那我想請問你───#你到底活在這世界上的用意是甚麼?鹹魚都比你有用


人投生到地球上不是只有吃喝拉撒睡,如果只有這樣,凡事都這麼漫不經心,那你應該在練習完吃喝拉撒睡這四個技能之後就直接暴斃死亡啊,因為你的人生該學的東西都學完了,你自然不需要留在這世界上,你肉體就會開始衰退,因為你要登出這個世界了。


所以你告訴我,到底該不該自己去挖掘自己喜歡的東西?

而不是無止盡的找算命或是靈媒來問事。

如果你的生活、你的興趣都要我來告訴你,那你這輩子的薪水是不是都要全部給我花?因為是我幫你挖掘你的生活跟興趣,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為什麼你不養我呢?

是我在幫你挖掘你的生活跟興趣(過日子)耶!


腦子很好用,拜託拿起來用,不要在那邊當擺設

手腳很好用,拜託卡故賴ㄟ(方言:努力一點),不要在那邊遊手好閒的不知所謂


就是一堆人命太好才會在那邊無病呻吟

當我18歲開始要養活自己的時候,我就沒時間在那邊無病呻吟,每天想著就是要怎麼養活自己,哪有那麼多時間在那邊花錢算命跟問事!自己下一餐在哪裡都不知道,只想著怎麼活下去,結果一堆人花錢來問一堆沒屁用的問題,一堆公主病/王子病!


───


(回到本文)


在跟孩子交談的過程中,我偶然瞥見孩子的靈魂型態是海洋系的,我就問他是不是很喜歡水晶寶寶的觸感?孩子回答是。媽媽不了解地問我為什麼會這樣?


我: 這是他靈魂習慣的環境跟東西(水晶寶寶的觸感跟魚卵很相似),所以他一接觸特別喜歡這個觸感。這也是為什麼我都會建議家長讓小孩去不斷地接觸不同領域的東西,比如說:畫畫、鋼琴、跳舞、滑板、保齡球..等等。


他在接受這每一樣的東西的過程中他會去想起來,哪幾項東西是她曾經接觸過的,他就會特別有感覺,大腦會翻譯成-我對這個有興趣。


那我想請問他在玩水晶寶寶過程中,他是會感覺比較舒服、輕鬆沒有壓力,是嗎?(孩子點頭)如果說他在上課的過程中有某些因素讓他感到很不舒服,其實你可以給他戴一袋水晶寶寶去學校讓他舒緩壓力,讓他覺得有東西陪伴著他,(我問孩子)你喜歡這個主意嗎?(孩子點頭)


媽媽詢問孩子願不願意帶一包水晶寶寶放在書包,然後帶去學校幫助他舒緩緊張情緒?孩子卻說學校有個女生會下課就過來翻他書包,然後直接從他的書包中把看中的物品取走。媽媽很訝異,因為孩子不常跟媽媽提起這個狀況,於是在深入詢問之下才發現這樣的狀況已經持續很久,但是小孩都不敢說。


我: 那我建議可以跟學校老師講一下,說那個孩子他這樣的行為不太OK,請老師提醒一下對方。也不用說是我們要把這件事情弄的很嚴重,只要反應長期下來有這樣的狀況,所以想請老師協助或是提醒對方不要再這樣。


對方這樣的行為也是讓孩子產生緊張心理狀況的原因之一,也不是說很嚴重,但已經開始反射在他身體狀況,你也可以跟跟學校說你已經去帶給醫生給醫生看過了,醫生說其實是心理狀況的反射,那希望校方可以先提醒那位同學說請不要再這樣子做了。我都建議先給對方一個溫和的提醒,同時你也要教孩子說如果他再來的時候,要如何跟他說「我不喜歡你沒有經過的我的允許動我的東西,請你不要再這樣做」。


我們不要求孩子第一次就要說出來,或是對對方造成有阻嚇的效果。我們先帶著孩子把他內在那個不情願、不舒服的感覺先說出來,然後可以從師長的角度去提點那個小朋友請他不要這樣子,因為你已經讓另外一個小孩覺得不舒服了。


───


【第一次發生時】


我給媽媽的建議是:整個過程的語氣溫和就可以,不需要太嚴厲,不然搞得好像我們的小孩很玻璃心一樣,動不動就叫爸媽來學校,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我才會強調,請老師給予溫暖的小提醒,畢竟是第一次跟對方提起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堅定自己的意見但是態度上不需要太強硬,畢竟孩子才小一,他們對於環境跟他人的認知能力跟覺察能力不高,所以不需要太兇,他們也還在學習的階段。


就好比我們站在那個孩子的角度來看,你如果因此被大聲吼罵,你覺得這樣的行為舉止是有必要的嗎?還是你覺得你會希望大人好好跟你說就好,不用那麼嚴厲?


───


【第二次發生時】


如果兩邊都有溝通,但是還是發現對方都沒有停止這樣的行為,你可以再做第二次溫和的提醒「請你不要這樣子」。但是我們不能一直幫孩子說出這部分,我們也是要讓孩子學著跟對方說出這樣的事請──「你真的不要再這樣做了,這已經是第二次了!」孩子自己本身也要做出告知的這個動作,不能只是我們大人去做,因為會讓孩子養成依賴,一切只要跟大人告狀就可以了。


但如果孩子們在家跟父母分享這類的事情,請家長們有耐心的聽孩子訴說,因為孩子只會跟信任的大人說這些事情,你要保持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信任程度,孩子第一時間有是就自然會來找你,不然等孩子到青少年時期,他們會覺得──反正我跟你講的你也不會聽,跟你說有用嗎?


反觀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小時候是否也曾經在這樣的角度被父母質疑說謊?是不是我們跟父母求援時,他們都不聆聽也不屑一顧,那時我們的感受有多卡,那這時候的孩子的感覺就會有多卡。


───


【第三次發生時】


其實,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需要練習的機會。

如果,第三次對方還是一樣或是變本加厲,那這時候就是要提出嚴厲的告訴,「跟你說很多次不要再這樣做了」。


當把這樣的事情引到檯面上的時候,尤其是小孩都會想「是不是我做錯什麼了?或者是我把事情鬧大?」他會有一種怪罪自己的恐懼感。


「這一定是我怎麼樣,我把事情鬧大」。但是,我覺得這這時候你就站出來跟孩子說「不是你的錯.你只是在捍衛你自己的東西不要被別人侵犯,這是很正確的行為,不需要因為為我自己說話感到罪惡感或是內疚。你不需要,就是保護你自己!」


我會覺得家長在學校這方面會比較為難,因為學校可能會想息事寧人,把兩邊都壓下來。很多學校都會認為,沒有事情找他最好。所以我會覺得,一開始還是要比較溫和一點,然後就堅定一點跟老師說──我們不想把事情鬧大,只想提請老師幫忙跟對方說一下這樣子。


如果事件只有發生一兩次之後就停止,那很好就不需要做到第三步了,但是孩子的部分我們也是要教孩子不斷的在家練習反霸凌跟說出自己感受的對話。


───


我舉例說:像我小兒子愛蓄留長髮又愛穿粉紅色跟女裝(除了裙子跟比基尼不穿),我知道他在學校一定會遇到這樣狀況,所以,我們家大兒子有時候會去故意鬧他,「你怎麼又穿粉紅色」然後怎樣怎樣,我就會教我小兒子說,那你就要學著說出來,我要聽到你講出你的感受來。


【家中模擬練習】


模擬狀況題1:

人家不喜歡你或是拿你東西的時候,你要怎麼樣去針對這樣的狀況做反應?


回答方向:

你要怎麼樣好好的跟對方說,請你不要再這樣做你這樣做讓我覺得很不舒服


我們第一句說──『請你不要這樣做,你這樣做讓我很不舒服』


所以我都會跟小孩在家做模擬練習,他的練習對象不只是哥哥,連爸爸也是他的練習對象。我小兒子的情緒也是很敏感,但是我跟他說沒關係,再來一次!給自己再一次說話的機會!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自己的方式說出自己的感受,不要強迫孩子只能用一種方式跟對方溝通,這樣只會加諸更多壓力在孩子身上,我們是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但不是訓練孩子去演講!


【為何要在家先練習?】


因為臨陣磨槍上場的時候,孩子會因為緊張所以會的不完整,或被笑。但沒有關係,就是因為要降低緊張感,我們才要不斷的陪著孩子練習說出自己的想法跟感覺。因為你必須學著讓其他小朋友知道──你沒有經過我的允許就拿我的東西真的很沒有禮貌,請你停止這樣的動作,因為這是我的東西啊!


所以請你學著為你自己說話。

我們可以用溫和的方式告知對方:

「不好意思,我不喜歡別人碰我東西,如果你有需要請直接跟我說一聲,我可以拿給你,謝謝。」


這是很正常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對方如果覺得這樣被你告知會有受傷的感覺,我真的覺得是對方玻璃心,跟你沒關係。連這種基本的尊重都要人家告訴你,這不是擺明出來讓對方做練習告知的動作嗎?我們做出告知對方不要這樣對待自己,也只是剛好而已啊。他一開始不要這麼做不就不會有被告知的動作了嗎?也不會有玻璃心或是感覺受傷的問題啊。為什麼要去檢討受害者?


我同時也會跟小孩說──你今天是為了鞏固你自己的權益、守護屬於你自己的東西,你不會也不應該被找麻煩。如果說他在學校因為這樣子被找麻煩,我覺得身為家長就應該要挺身而出,表示我是跟孩子在同一個陣線上。


如果說我們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那麼孩子想說「所以我為我自己說話的這件事情是錯的嗎?」這時候反而成為反向壓抑,父母的這種態度就是跟他說──你不要為自己爭取權益。


在小一小二這個階段上,他們這樣的概念是比較模糊,但是又是很關鍵的時刻,所以會需要家長多費心一點。


我自己在跟我孩子們做練習的時候,會允許他用他自己的句子說出來,不用刻意要求要說的好像在背書那樣子或者是照樣造句來詮釋他的感受,就用他最舒服的方式去說出自己的感受就好。 


這時候媽媽提問說: 我們兩個常常相罵也是正常的嗎?


我: 一般人都認為吵架事件不OK的事情,但在我看來吵架也是溝通的一種,他不只是單純聲音大聲而已,其實在吵架的當下你的思考邏輯要很快才會吵贏啊。所以不要小看吵架這件事情,他考驗的是大腦的思辨速度跟邏輯、口語辨別才能力跟敢說出口的勇氣。


的確吵架所呈現的樣子不好看,但他不是什麼壞事,我就覺得很多人都害怕吵架這件事情。以前我也很害怕吵架,我在想是因為我爸媽離婚,但是我小時候內心真的很多很多情緒,我真的想讓他出來。可是我不懂得什麼釋放他,所以我就練習吵架。


我發現就是讓自己內在那股情緒出來,我們才知道說「ok!原來吵架是這樣子,原來我的想法是這個樣子,原來我吵架的時候我思緒是特別的清楚」,甚至是吵架吵輸,事後回想才會知道自己是嘴巴笨所以才吵架吵輸,所以我平常都會事後檢討然後練習下一次該怎麼說才會說得更好


正因我們是缺乏練習,所以練習練習久了之後你發現你的思緒會越來越快。

而不是把自己停留在───我就是嘴笨、我不會吵架,哎呀,還是不要吵架好了。

你的失敗經歷只是在跟你,你只是缺乏練習,你要做就是多練習辯論,一旦開始辯論,你腦子就會開始思考、就會動的很快,所以多跟人吵架/拌嘴沒關係啊


媽媽說: 因為你的觀念是很新穎,每次都會覺得,真的耶,這是從來沒有思考過這一款


我: 對啊,像我就會鼓勵我小孩子說你為什麼不吵架?你在家裡都會跟哥哥扮嘴,為什麼出去就不講了?

小兒子說「你知道我要是在學校跟人家吵架我有多少麻煩嗎?我還要跟老師解釋為什麼我要跟對方吵架?你知道我不吵架我可以省很多。」


我說「因為你怕麻煩所以你忍下來,拜託不要忍,沒有關係。你要是跟對方吵架,被叫到那個校長室,你打電話給我,我去幫你吵」

小兒子:「你要幫我吵架」


我說:「對啊,啊你不跟人家吵,不然你要幹嘛,你沒有做錯你當然是為自己爭取,你為什麼要害怕,不需要害怕,因為我又不會罵你。拜託請不要這樣子請你練習好嗎,你就是要練習要是在學校被人家欺負,就練習做事情講出來,不要忍,媽媽很期待被叫到校長室去。」


因為我小兒子會因為怕麻煩,所以被欺負也不跟他老師報告,他覺得他講得報告他講的解釋東西太多了,不想解釋,這樣其實是不OK的,因為長大後出社會,這樣被誤會/吃豆腐/吃虧/被霸凌的事件層出不窮,請問你要憋到何年何月?憋到帶進棺材?


媽媽說: 所以你也練習很久了嗎


我: 我練習很久,不只是小孩要練習,家長也要練習跟孩子一起對抗這個不公平的世界啊。難道你被欺負就只能吞下去嗎?那對方怎麼被糾正了不會自己吞下去,反而要你吞下去咧?這不對嘛!


媽媽說: 聽你這麼一說,天啊,我要慢慢練習


我: 其實我剛來美國的時候語文超不順,口語超不順加上心態上總是畏畏縮縮的就會很容易被欺負,人家不想做事情就叫你去做,然後自己一整個就是擔心口語上就是會講輸人家。最後我就開始思考,如果我講話比別人慢,但是要怎麼樣才會吸引雇主的青睞?我就開始慢慢觀察其他同事做不好的部分,那我可以當做那個互補的好員工。


然後我也同時觀察美國職場文化,觀察同事怎麼幫自己爭取、怎麼跟主管頂嘴。我都去觀察他們對話內容,然後把它學起來,其實就是去學聽人家吵架然後學,慢慢的琢磨,對比自己的思路是什麼,自己思考邏輯方式是什麼。其實吵架這種東西,表面上看起來是情緒衝突,實際上,是激勵人去思考。因為當你在吵架的過程中,人就會想說我該怎麼辯論贏你,我就會不斷去抓兩方吵架邏輯、模式、角度立場還有用語。


我剛進醫院上班的時候很常被欺負,那頭五年說真的,很痛苦,痛苦到不行。我跟我媽說我要辭職,我媽反而鼓勵我再忍一下,他說「你想辦法就是在那邊撐過去」。然後我發現這幾年來因為我常被欺負,我都會擔心說「完蛋了,對方下一秒是不是要找我麻煩?他是不是要來找我吵架還是要罵我?可是我不想白白被罵啊!」於是我開始在心裡模擬對方可能會對我講那些句話的時候,我要用什麼話來反駁?所以我就在內心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如果沒有人來找我講話這樣最好,可是如果有人來找我講話,那我就會讓他知道我不是那麼呆呆笨笨,任你罵。


(這時候對方的小兒子起床了,吵著要媽媽抱抱。我看了時間,突然覺得小孩在這個時間點起床好像有點「過於巧妙」,但也不知道是為何感覺巧妙。)


我: 小兒子的內在靈魂是一個很需要母愛的孩子,他可能在某個方面會很黏你喔,因為他前幾世時候有點像受虐兒的角色。你給他充分的愛當然是很好,但是重點就是說不用溺愛。因為他前世的關係,所以他的隱藏個性會有一種「我就是說不出,但我就是需要很多的愛,然後媽媽你就是要給我我需要的愛啊」。在幼兒期,這樣的表現我們都會認為這是很合理的,因為是在幼兒發展期,可是當他長大又會忘記會需要有一個基本的界線在哪裡,這時候就是考驗父母會不會因為自己童年的缺失而無止盡的溺愛孩子,還是你會有效的跟孩子溝通有沒有所謂的「無止盡的需索無度」這件事情:因為你是我媽,你就應該要愛我,不然妳就是不愛我──這類的情緒勒索。


所以輪迴的設定就是這樣──

當你的課題是童年缺愛,你會把你自己的童年沒有從父母身上得到的愛補給你的孩子,但其實你是想彌補的是童年的自己;

而這時候,你的孩子的議題就是他前世缺乏母愛,來到這一世,由妳搭配他的議題,所以你們兩個人的議題會被共振出來,這一世才會成為母子,因為你們在投胎前就約定好要來解彼此的心結。


基本上,這就是輪迴的最基礎的設定,來互相解彼此心結,而不是坊間傳聞的「互相欠債」


對於姐姐,就是你教他說出他的內在情緒,要教他說出他為什麼不喜歡、他為什麼不想要,大女兒需要多一點肯定。


對於弟弟,他會想在你身上得到很多很多的愛,因為那是他最缺乏的東西,他前世的那股情緒到現在依然對愛是很渴望,所以他對於半夜,失去夜奶這件事情會覺得很不舒服還覺得不要走不要走。當然這種行為對於這時期的孩子來說就是很正常,我不是在講他大腦上的反應或是行為上的需求,以個案論(畢竟這是靈魂議題),我是在講的是這個孩子內心的感受跟焦慮,他會覺得──有這種感覺是不好不容易得到我夢寐以求的母愛,你怎麼又把他偷偷弄不見了? 


他同時也會很想要家人的注意力,尤其是女性的(因為他的議題根源是母愛),也會想要姐姐的注意力


媽媽說: 好,難怪我覺得他很開心很喜歡姊姊


我: 你跟他們兩個看彼此眼神都不一樣,他看姐姐的眼神透露出那股就是說我想要你給我愛我,想你關心我,你可不可以給我抱抱。弟弟的眼神一直透漏出,我就是要很多愛啊!基本上這兩個小孩會很黏你


媽媽說: 我感覺到老大也非常黏我,黏到我就覺得有點窒息的愛


我: 就是這樣子,兩個孩子都很棒


媽媽說: 謝謝你,接下來就是我自己本身的問題了


我: Ok好還有問題嗎


媽媽說: 沒有沒什麼問題了


───


【後記】

1. 我這篇文章打了快四個禮拜才終於生出來,因為團隊認為這篇文章不需要急著處理,但我還是很皮的硬要打這篇文章,一直到今天才終於把他生出來,淚。

2. 我本來一直在想,不是只約靈魂側寫姊姊的事情嗎?為啥弟弟也起床了?最後團隊丟一個感覺給我──因為弟弟的團隊講說:既然姊姊都看了,那也一起看一下弟弟的問題吧!


(欸…你們不要這樣自動自發好嗎?)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