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諮詢)該療癒的對象不是你|療癒師的真心話
「阿璃學姊您好, 我經由朋友介紹得知您的粉專,也參加過兩次聊天室。希望能預約線上服務,但目前不確定應該要預約A1心靈療癒,或者是否有其她更適合的項目。 我想先簡述一下目前遇到的狀況與疑問,方便的話能否先看一下?沒有意外的話我會預約心靈療癒服務。
大約從五、六年前開始,我整個人持續憂鬱缺乏能量,最近三四年開始親身主動找資源改善,但好像成效有限,常常會有「卡住了」的感覺。
我現在正在進行心理諮商,主要正在療癒小時候來自家庭(父親)的傷痛情緒
但其實同時對於自己的職涯與人生規畫很迷惘,有喜愛的事情(寫小說與文具創作),可是不知道該怎麼平衡工作與生活,也不確定是否有能力與資源將興趣發展成事業。
特別是這幾年父母的投資失利事情沒有得到穩定的解決,對我有一些經濟與精神上的負面影響,也造成我很渴求穩定的經濟來源。
雖然我總覺得,療癒我與父親之間的傷痕後,或許很多問題便會自己找出答案,但還是會疑惑是否正在走對的路途?」
我跟這位朋友通上話之後,我觀察她整體狀況,發現她是一個很容易「無意識吸取別人情緒且很容易被影響」的個性。
頭30分鐘的通話,我問她:
「你」想要的是甚麼樣的工作?
「你」想要的是甚麼樣的生活?
「你」喜歡甚麼?
結果她都回答
「我爸都說~」
「我媽她們都認為~」
「家裡都說經濟很重要,所以我不知道該怎麼從事我喜歡的工作~」
我突然打斷她跟她說「等一下,你有聽到你自己在說甚麼嗎?」
朋友不懂我的意思,我接著又說「我都在問你「你」的想法,可是你給的答案都是別人給你的建議跟框架,也就是說你不知道你自己要的是甚麼」
她想了想,說「我是真的不知道我要的是什麼,我很想靠文字維生,可是我寫作很沒有動力,常常下班後回到家已經沒力氣了,而且家裡的人都一直說靠文字創作沒辦法養活自己。」
【從家庭角度剖析】
我詢問她家裡狀況,她說她爸爸希望她去考公職,但是她知道那不是她要走的路,可是她又覺得不去做到爸爸的要求她會覺得自己很失敗,自己是錯誤的。加上家中大伯也是軍職,所以家裡都會希望她去公職,也會一直督促她,因為跟其他行業相較之下,穩定性較高;但是家中的二伯是從商,就比較不會這樣跟她說。
我說「我想請問你回想一下,你父親出生背景的時空,是甚麼的一個氛圍?」
她說「戰後嬰兒潮,很不穩定、凡事求生存的年代」
我「好。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最大的生活保障就是求安定的生活,當代最好最穩定的工作就是公職。但也是因為她出生在那樣充滿動盪的時代中,他常常為了個人生存或是家庭的溫飽,會忽略自己的情緒、隱忍自己的心情,因為目標就是提供家人一個安穩的生活,所以你父親會無意識地要你考公職,因為那是他走過最安穩的一條路。但凡事都一體兩面,也就是說,父親不敢去冒險,因為他出生的年代讓他沒有資本去冒險,可是我們現在這個年代已經不一樣了,連直播主都可以是一個賺錢的行業,死綁著你去考公職,其實他不是真的要你去考公職,他其實是抓著他自己的不安感不放,而當你去考公職後,他的不安跟焦慮感會被安撫。
#所以他要你去考公職_為的是安撫自己內心的不安情緒跟焦慮_並不是真的要你去考公職。
因為父母都有一個通病:如果我以後怎麼了,我的小孩怎麼辦?
這時候,在他人生的過程中少數幾個帶給他安穩的生活方式,就屬於『公職』這件事情最讓他推薦也讓他最安心,所以你家裡人都會推薦你考公職。」
再加上從小到大,這位朋友都會無意識吸收到父母因為生活不安穩所散發出來的焦慮情緒。但是因為她當時年紀尚小,年紀小的孩子們都無法解讀父母焦慮情緒的原因是甚麼,只會一昧吸收,所以她一律無條件吸收父母焦慮情緒之後,大腦只認定有這個焦慮情緒,但不知道原因是甚麼。
所以一旦當她犯錯,或是沒有達到父母的預期(比如成績或是考公職)的時候,當父母再度散發出『焦慮感』這種情緒訊息出來,這孩子的大腦會直接判讀:
『我爸會有這樣的情緒就是因為我做錯事、就是我因為沒有達到我爸要求的標準』
但實際上,孩子們,爸爸會有這樣的焦慮感是因為他自己內在的情緒沒有被化解,他即使現在已經脫離戰後嬰兒潮時代,即使現在的時空已經是2021年了,但是他的內在情緒一樣活在戰後的嬰兒潮時代,因為爸爸本身沒有去化解那個情緒。加上現在因為武漢肺炎關係,這種不安定的感覺又再次催化他內在的不安全感,讓他更無形中散發出焦慮的感覺。而這位朋友就會不斷的接收到爸爸的焦慮感,又不斷地認為「一定是我做錯、一定是我沒有做到爸爸的標準」,所以才去找心理諮商師做療癒。
加上爸爸也會跟她催婚,認為她總有一天就是要結婚嫁人。
我請這位朋友回想,在以前那個年代,結婚代表甚麼意思?
朋友「追求一個穩定的生活」
我「對,以前那個年代,結婚嫁人就是一個長期飯票的概念,那甚麼又是長期飯票?就是一個穩定的生活方式,所以你父親在追求的就是給你一個安穩的生活方式,他才會安心、才不會焦慮,只是他表達的方式就是逼迫你去做你不喜歡的這兩件事情:考公職跟結婚」
【從工作角度剖析】
我請她跟我敘述一下上班的工作內容跟氣氛。
她是某家公司的行政,大家都知道,講好聽是行政,實際上就是包辦公司所有打雜的事物,連老闆要招人也要找她處理。所以,每次她都會很盡力的去達到老闆跟同事的要求,卻很吃力不討好,讓自己覺得很挫敗。
我請這位朋友再次回想一下,老闆對待她的模式跟她父親對待她的方式是不是一樣:
把自己的責任跟壓力都丟給她去執行,只要看到有成果出現,老闆的焦慮感就會消失。
倘若這位朋友的工作效率沒有達到老闆的標準,她自己是不是又陷入「我不夠好、我要怎麼樣才可以更好?」
我跟這位朋友說「老闆要你去招人,你本來就會做不好,因為這本來就不屬於你的業務範圍,而且你也不知道他要招甚麼樣的人不是嗎?那你怎麼可能會做的好?你本來就會做不好,做不好都是正常的,你要是做的好,那要老闆幹嘛?老闆給妳當就好了啊!說不定老闆還會忌憚你做的比他好,以後對你的待遇更差。
所以下次有這種事情發生,你都要跟老闆說『老闆!我不會招人啦~你跟我說你要甚麼樣的條件,我只會貼文啦,但是你要找其他人幫我,招人我沒經驗』以退為進的方式跟他求救,而不是甚麼都自己扛,要死也要拉一個同事當墊背的,懂嗎?」
(那是因為這位朋友都一個人扛,所以我才會這樣跟他說,你們不要隨便把同事拉下水XD,同事是無辜的)
【從人際關係角度剖析】
我請這位朋友回想,除了家庭跟工作場所,是否在人際關係上也會有無意識吸附他人情緒的狀況。
她想了一下說,她曾經因為其他人的狀況就陷入焦慮一直到某一天她意識到「我這樣的行為已經開始影響我的生活了!」她才會想要擺脫那樣的狀態。
我說「對,所以請你回想一下,你跟爸爸之間的關係已經持續多久?你現在不正是因為警覺到這樣已經開始影響你的生活,你才開始向外求助、跟心理諮商師求助嗎?」
她說「這樣生活已經20多年了」
我說「對啊,你已經累積20多年了」
我很坦白的告訴這位朋友──
『你需要的不是療癒,你需要的是放下跟劃清界線。如果我現在療癒你或告訴你需要療癒,那就是在逼迫你接受現況、強迫你繼續吸收來自她人的負面情緒跟壓力,但問題是,這些都不是你的問題,你需要做的就是放下她跟劃清界線而已。』
因為你過度吸收父親的負面情緒而不瞭解其原因,所以實際上是你緊抓著父親的焦慮感不放,你身上背負著太多來自父親的壓力、情緒、責任。
你所感受到的憂鬱不是你自己本身的憂鬱,而是來自你父親、你同事、你老闆、你同學的焦慮感。你渾然沒有察覺的完全吸收到她們的負面情緒後,你都是透過文字在疏散這些負面情緒。但是因為你在工作上太過投入,工作與生活失衡,所以導致你負面情緒靠文字輸出的這部分也卡住了,所以你需要的不是療癒,你需要的是去擴展你的負能量輸出管道。
我給了她以下幾點建議:
1. 工作與生活上的精力調配要分配好-不要過度投入工作
2. 不需要去扛別人的情緒、期望
3. 找更多抒發壓力、排出情緒的管道
4. 劃清界線-不要繼續接收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情緒、壓力
5. 找出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題外話】
我不是專科的心理諮商師出身,但是我會透過個案的整體狀況做解說。
通常來找我的,我都會建議先預約A1或是問事,這兩個項目唯一不同之處就是運用的手法,所以我把價格訂一樣,你們想約就挑一個,不用問我,我都是看現場狀況再調整我的手法。
我做個案諮商的時候,都是看個人與內在靈魂的整體狀況,再給予相對應的建議,所以我是走部分心理諮商跟靈魂諮商的角度來幫助我的個案。
只是請幫我一個忙:通話前先準備好要問的問題,這樣時間上會比較有效率一點
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