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與伴侶的靈魂| 驚喜與驚嚇| 靈魂甦醒課程
這位朋友來跟我預約主要是想尋求在工作方面跟伴侶關係間的一些建議。
(這位朋友在開場前就隨手抽出一張紙,一邊跟我對話一邊隨手亂畫)
這位朋友本身是位大學老師,但是因緣際會(簡稱:莫名其妙)的被選上當大學老師,加上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勝任,所以搞得自己很緊張,加上跟伴侶之間的關係不如從前,所以不知道該怎麼辦之下又看到我的直播跟文章,就想來找我預約了。
(我其實本來沒有要打上面這段,因為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描述,又不傷及這位朋友的隱私。本來想說,我就簡約的介紹『此案例的故事不宜公布因怕讀者會隨意對號入座、直接帶入自身的狀態,所以就先不詳述』結果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就很順手的打出上面這一長串字...)
果然連文章都有「專人」在審核啊= =
總之,聽完這位朋友的敘述之前,她的團隊給我的訊息「趕快跟她說!趕快跟她說!」
這股激動的感覺在我內心暴衝,我跟她的團隊說「人家還沒講完啊!不要打斷啦,很沒禮貌ㄟ!」
在這位朋友一直陳述她在工作跟伴侶之間的困惑點時,我跟他的團隊一直在嘴彼此
「你們等一下啊!!人家還沒講完,不要打斷人家!」
團隊「快跟她說啊啊!!!!!」
我整個差點被團隊的氣給噎死,我只好打斷這位朋友的敘述,說「抱歉,我需要說一下話,不然我快要被那股感覺給噎死了...」
朋友說「喔喔,抱歉抱歉」
我說「我直接跟你說答案好了。你的天賦就是透過「教育」這件事情,把你需要傳遞出去的知識或是能力散撥出去,點醒每個人心中的那道光。你本身是個老師,教課是你發揚能力的管道。你是個自由奔放的靈魂,你走的路線是「流浪教師」路線,不是說你會一直被開除的那種,不是,是只你在一個地點待不久,當一個地點無法繼續給你創造力跟靈感,你就會產生「是時候離開到下一個地方」的感覺。好比說你在台灣教書,你的靈魂傾向於那種環島教師的感覺,會在一個點停留很久是因為那個地方一直提供你無限的創造力跟靈感,那個才是會取決你在一個地點會待多久的關鍵,但是當台灣整個學校被你跑完一遍之後,你就會開始往國外跑,你就是這樣一個自由奔放的人。」
朋友「對!我就是想一直往其他的點跑,甚至想申請國外的大學之類的。然後因為遇到武漢肺炎這件事情,我沒辦法申請,我的教授還跟我說「那你就到我的大學來教課吧,反正你用游的也遊不出台灣了。」我就覺得,吼~」
後來她跟我說她與男友之間的關係,我聽了團隊給的訊息之後,直問這位朋友「你會很堅持婚姻這件事情嗎?」
朋友回答「不會」
我聽了之後,鬆了一口氣。
我之所以鬆了一口氣是因為我感應到她男友根本不想跟她結婚,只是想單純的陪伴在她身邊。
我說「其實你不用因為遲遲不與男友結婚而感到愧疚,因為你男友會來到地球上的目的之一就是「陪伴」你而已,就這樣而已,他會以不同的形態出現在你身邊,跟婚姻扯不上關係。所謂的不同型態是指,他的身分會變換,比如說從「朋友→現任男友→前男友→同事→好友→知己」這樣持續用不同的身分一直陪伴在你身旁,你跟他之間的婚姻並非必要,但我覺得他沒有想要跟你結婚的意思。」
朋友驚呼「對!他說了跟你剛剛說的話一模一樣,他就說「我現階段已經調整到沒有想要跟你結婚,但我就是想要陪伴你!」」
我說「說真的,我真的不認識妳男友啊…..」我對於自己的精準也覺得感到訝異
我又問「那你介意嗎?」畢竟在亞洲社會裡,女人總是被灌輸一定要結婚生子這種詭異思想
朋友「不介意,我現階段也是沒有要結婚的想法」
我「恩,那就好!因為你男友的存在就是單純「陪伴」兩個字,就這樣而已。他還有他自己的課題跟任務要做,但是跟你的共同點就是陪伴你,這就是他的靈魂來到地球上的目的之一。他未來也有自己的感情議題要發展,但不管怎麼樣,他都還是會以「陪伴」的角色出現在你的生命之中。」
朋友「之前我有去找其他心靈療癒師聊過,然後他們都說我男友是外面會有女人的那種。」
我說「ㄟ,應該說他們看到的也不算錯,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跟不夠全面吧。(我驚呼)挖~那我講的好全面性喔!因為他真的就是「單純陪伴」你,但是沒有說未來不會跟其他人結婚。」
朋友「對啊,你講的內容都超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不過有件事情我要先提醒你,就是你跟你男友之間這種莫名的友誼跟默契,只有你我他三個人知道,但是他未來的老婆(假設對方有考慮結婚的話),卻不一定可以理解你們的關係。所以日後,即使你們的關係是清白,我們假設對方未來妻子是個佔有慾強烈的女子,你們兩個之間的交談都需要尊重他妻子,對他妻子坦承不公,要談事情可以到他家當著他妻子面前談,或是有群組的話也可以加他太太,因為現任男友的陪伴會一直下去,我比較擔心的是他未來妻子沒辦法接受你們的關係只是單純陪伴彼此。這種陪伴不是情侶之間,更像是親朋好友、父母兄弟姊妹那般的陪伴。」
朋友也證實他們之間的親密接觸也的確大幅減少。
我「對。但幸運的是,當你之前的心靈療癒師或是占卜師跟你說『你男友是外面會有女人的那種』是還好你不是忌妒心重的人,不然回去又是個吵翻天。」
這位朋友後來又問有關工作方面的事。
我說「你就盡量的去體驗、去嘗試,沒有甚麼正確跟錯誤的選擇,這種二元論的思考模式是幾百年前的東西,早就應該被淘汰了,現在的想法要更新為:甚麼樣的體驗才是適合我的!?
好比說:你今天去全家買香草冰淇淋,你吃了一口覺得味道很怪,你會覺得你選錯口味了。
但其實不是,指是全家的香草冰淇淋口味不適合你;
如果你改買7-11的香草冰淇淋,你吃了覺得那個口味才是你喜歡的,那麼這個體驗就指是要告訴你:7-11的香草冰淇淋才是適合你的口味!
不是你做的哪一個選擇是正確或是錯誤的,而是哪一個選擇是「適合你與不適合你」,我們做的體驗跟嘗試就只是要得到這個結論,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找出甚麼東西才是最適合原始內心的自己,而不是依照別人的期許跟要求活在這個世界上。」
朋友說「那我是不是就盡情去體驗就好?」
我「對!盡情地去體驗!你的內在靈魂已經幫你把你之後要經歷的事情都鋪陳好了,就看你要先走哪一關,就好像超級瑪莉一樣,你一路一直破關、一直打開不同的寶藏,這就是生命跟靈魂要準備給你的驚喜.........跟驚嚇!(其實這時候我也不太知道為什麼要加驚嚇這兩個字)」
朋友「所以我該怎麼做?…………親身體驗?」
我「對!就親身體驗的去嘗試每個可能性,拼湊出最原始的自己」
朋友講一講之後就驚呼「ㄟㄟ~等一下!我覺得好驚嚇!!」
我「怎麼了?」
朋友「ㄟ!!ㄟ!!!」
我「怎麼了啦!」我笑到不行
朋友「ㄟ!不是啊~剛剛我們開始通話前我才隨手抽了一張講義當廢紙,在一邊跟你聊天的時候一邊畫畫,可是這單子上面居然寫著:『沒有任何事情是不相關聯的、親身體驗、帶著假設,但永遠準備迎接驚喜』ㄟ!!不是~我是真的驚嚇!我真的嚇到了耶!」
我笑到不行「是不是!就說你的團隊都在你身邊啊!」
朋友「喔~我真的感覺到好有愛喔!!!」
朋友又問有關靈魂團隊的事情。
我說「現在小學不是都會有附設幼兒園嗎?幼兒園是不是2-4個老師搭配一大堆小孩?靈魂團隊就是那些老師,我們就是那些小蘿蔔頭小孩。每個指導靈跟守護靈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只是他們願意來申請照顧誰那就是他們自己的決定,有的時候本職上需要出差,就會跟別人換班教手來照顧你,所以本質上每個人都會搭配至少4-5位以上的團隊。」
但我沒提到的是,各位的團隊就會跟小學部的老師一樣,每隔年就會換一批,更換的頻率就是看學弟妹們本身的資質跟自我療癒的進度是否到了需要更換團隊的時候。
就好比:小三生的導師(靈魂團隊)就只會帶三年級,因為該名導師最厲害的就是帶三年級學生,當我們已經要往小四小五的階段時,我們就會換導師(專門教小四小五的老師),是一樣的道理。
但是主要家長監護人(本靈或是高我-直系靈魂親屬)是不能更換的
所以一個團隊裡面,主要監護人不會更換,但是旁邊的年級導師跟助教是會依照學弟妹的資質跟程度不停地更換,畢竟當我們從國小畢業一路到大學,不可能都是同一個老師,除非一開始這個老師就是大學教授等級,才會跟我們一路走到底,不然都是走走換換的過程。
這樣的用意有兩種:
在靈魂團隊陪伴我們的過程中,他們也是從我們身上學習到很多其他維度學不到的東西。
每一世他們都會陪伴著我們,一直到:
1)祂們在團隊的實習期已滿,也已經準備好可以祂們自己的晉級考試
2)部分團隊成員已經沒有甚麼東西可以指引我們了,就會換一批有更高智慧的團隊成員來帶領我們
這時候就是更換靈魂團員的時候,但也因為他們常常陪我們走過一世又一世的過程,這也造成為什麼我們常常會聽到宮廟會有人說「你與佛有緣」。
而這樣的佛,有一部分是曾經幫助過我們,但有一部分是我們某一世的靈魂團隊,只是他晉升成功變成高等神佛,諸如此類。
(恭喜考試成功啊!!/淚)
這位朋友又提到他對於我報名表中的D方案很有興趣,但很害怕學了之後會不會人生走向大改變。
我說我的D方式案:(目前已經取消該課程)
1. 每個人保有自由意識
2. 不走宮廟路線、不上身(看我直播就知道,我只是接收訊息)
3. 可以保有每個人原本的喜好跟原則,不需要跟團隊妥協但可以協商
4. 力量是來自於自己的內心
5. 你只會越來越了解自己、成為最原始的你
6. 教你如何辨認外靈與自己的團隊
7. 你的生命由你自己創造
我跟朋友解釋:
當我一開始知道我有這種能力的時候我就先跟團隊表明:
你要我用能力幫助人,可以,但是我開條件:
1. 我不走宮廟路線、不做乩童
因為我不喜歡人為宗教,我也不喜歡別人上我的身。
我所謂的人為宗教就是捏造出來的那種,跟白屯媽祖是不一樣的概念,那是傳統宗教。
人為宗教:本身宮廟內住的是外靈並非真神、乩童是演的或是根本沒有辨識能力的
我認為,大部分的信眾都是沒有辨識能量體的能力,所以到底他們在宮廟裡面拜的是甚麼神,其實一般信徒根本不知道。
當信徒去問事的時候,乩童說出去的話,乩童本身給出的意見是不用對信徒的行為舉止負責任,但是採納意見的信徒,在聽到意見之後再把它轉為行動,請問是誰要位信徒的生活負責?依舊還是信徒自己啊!
所以我不喜歡宮廟系統,不是不好,只是不適合我。←單純的體驗,沒有二元論批判
2. 我告訴我的團隊:要我幫助人可以,但必須是讓我覺得舒服的方式
我告訴我的團隊,我可以幫助人,但我只幫助有緣人,有心要幫助自己的人
對於那種隨時隨地求神問卜的人,不想花功夫來整理自己情緒只想要得到立即答案的人,我不幫
我也告訴這位朋友,這種人也是會遭到團隊遺棄的!
朋友驚呼「甚麼?團隊也會拋棄我們?」
我「會,就好比你花心血設計一張考卷給學生寫,學生拿到考卷之後直接跟你說「老師,答案卷借我抄啦!」你能懂老師的心情嗎?」
朋友「我超懂!我就會把答案給他,然後想著讓他趕快離開我班上」
我「對,就是類似的概念。但我們終究是幸運的,我們有愛著我們的團隊,我們沒有被放棄,他們總是對我們無限包容跟關愛,但如果我們總是要求祂們給我們立即性答案而不去學習嘗試、付出,那麼,他們就會放手,讓我們去體驗一場沒有人指引,一場走火入魔的人生旅程,這就是你不想付出的人生。」
解釋完後,我跟這位朋友說:
「我希望你在學完D方案之後,你可以把這些方法教給你的學生們。不是訓練他們成為療癒師,而是教他們怎麼面對自己內心聲音、怎麼面對自己的情緒、化解自己的情緒。因為我們的教育體制內,從來沒有一個科目是教我們探討內心世界、聽取自己內心的聲音、化解情緒上的衝突,從來沒有一堂課教過我們!所以社會上會出現那麼社會事件也是因為這樣,正也是因為你的天賦就是教育,這同樣也是你的管道去施展、散播你的能力,我希望你可以透過這樣的管道把這個技術散撥出去、引起他們心中的那道光,幫助學生、幫助台灣、甚至幫助全世界。」
會晤結束後,我們相約六月在台灣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