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小我的聲音
某位學妹在上完第一堂課程之後,發現我給的功課實在是太難了,他才做不到幾個小時就已經感覺到情緒崩潰,認為說為什麼效果跟他想的不一樣?為什麼我給他上課的感覺不像其他個案一樣那麼正向或是當天就有很大的感觸跟開悟?
他還是乖乖地依照我的要求,把自己當下的情緒都書寫出來,但還是忍不住發脾氣。
我與他通話,我跟他說「過去的40年,你修的心法都是跟你說不能有脾氣、要圓融、生氣就是放火燒功德林,這樣的說法。我不是說他們這種講法是錯誤的,若依照分階段來看的話,這種說法是第二階段,而第一階段是我們必須接納自己當下的情緒,徹底感受跟了解自己的情緒之後,我們再來釋放他們、接納自己、化解情緒,再來才是這個第二階段的心法,最後才可以與內心的自己平和相處。但如果說你過去40年來,總是跳過第一階段,在沒有釋放壓力跟情緒的過程,就不斷地加壓在自己身上去做第二階段,這不叫做釋放壓力,這叫做逃避跟忽略自己的情緒。」
我與學妹解釋:
就好比你煮了兩鍋滾水。
一鍋是加蓋子,另外一鍋是不加蓋子。當水滾的時候,你想像一下,加蓋子的滾水在沸騰的時候,鍋蓋是不是會因為蒸氣一直跳動,但是不加蓋子的那一鍋滾水只是不斷地冒出蒸氣卻不會有鍋蓋跳動著情況?
蒸氣,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怒氣、焦慮,跟其他負能量
鍋蓋,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想要抑制怒氣的動作
所以,當這位學妹在過去40年中,他學到的心法就是不能發脾氣、修行就是要修到沒脾氣、要圓融,而我給他的功課是面對小我的聲音,聽聽看小我到底要說甚麼的時候,就是他把蓋了40年的鍋蓋掀開,那時候壓抑多年的怒氣直衝而上,學妹被自己的怒氣給燒到氣不打一處來,為什麼我給他的課程就這麼難、又覺得好像是在上心理諮詢師的感覺,感覺這錢划不來,等等...
學妹說,他連走在路上發現有人在擋他的路,他都會火大的想要發脾氣,所以她都會要壓抑自己不能有這樣的情緒。
我說「你有發現嗎?其實你生氣的不是擋你路的人,你其實是在生氣對方怎麼沒有看見你的需求;而當你掀開鍋蓋的那一霎那,就是被你壓抑40多年的內心聲音就突然被你打開了一道口,他們當然會要搶著跟你說話,因為不知道下一秒你會不會又把鍋蓋蓋上。所以,我才要你開始聆聽小我的聲音,而不是忽略他,因為當你都無法接納你自己、沒有看見自己需求的時候,又有誰可以接納你、懂你的內心需求?」
學妹「可是坊間的書都說不要聽小我的聲音,要追崇高我啊。而且我看了某本書,作者說他就是想很多,一夜之間就突然醒悟、開悟了!但我想說,怎麼我上了你的課卻沒有這種感覺」
我「很多靈性書都抄來抄去,抄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在寫甚麼。我們是人,都會有感情、七情六慾,如果要把自己修成沒有感情的動物,很不好意思,我是人,我沒有生來要立志當機器人,我幹嘛拋除感情這種東西?投胎成為人之所以珍貴,就是因為我們是有感情的動物,不好好從情感中學習反而要拋棄他,我覺得這是種逃避,不是真的面對。當我們可以平和與內心的慾望跟糾結面對的時候,那才是我們真正脫俗的時候,因為我們懂得如何平和的面對內心有著充沛情感的自己,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們就不會為情(感)所困。
你之所以為情感所困就是因為長期忽略小我的聲音,當自己的聲音都不被自己聽見跟接納的時候,你又如何打通內心的通道跟高我連結?就好比,一樓才剛蓋好就想要直接蓋三樓,那二樓呢?二樓去哪裡了?所以才會跟你說不要急,要好好面對內心的情緒,化解他,你才會看見高我」
後來我教學妹如何分析小我想告訴他的訊息,學妹才恍然大悟,原來過去修的心法都是在壓抑自己的內心聲音,看不見自己內心的需求,所以才會在打開鍋蓋的那一霎那,被自己內心憤怒的蒸氣給燙的體無完膚。
我「現在,你專注在你現在領悟這點的當下,請你往回看過去40年的自己,是不是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是不是有兩種心情:過去版本的你 跟 現在當下這個版本的你?」
學妹「對」
我「恭喜你,當你從舊版本跳脫到新版本時,你已經開悟了!這就是開悟!如此簡單。開悟並非是領悟宇宙的某種神奇奧秘智慧,而是你懂得如何跳脫舊版本的生活型態到一個讓你可以真正做自己、不受情緒束縛的型態,現在的你,懂得開始聆聽小我的聲音,去面對內心的自己,這就是一個開悟的狀態,其實這就是真正的宇宙真理-懂得愛自己相信自己、聆聽自己的內心聲音、與內在的自己平和相處。真的就這樣而已,外面講的一堆有的沒的,亂七八糟的,大多都只是標榜自己很玄妙,其實根本沒那麼複雜。不過也因為我講得太直白,所以才顯得沒價值啊~哈哈」
宇宙真理,本來就是無價,更不需要包裝
2個星期後,學妹回來上課,他說他在上次的會談後,內心平靜許多。當他在回顧過去的事情後,他發現原本以為自己已經放下的事,其實並沒有真的放下,只是忽略了。再次回顧別人擋路一事,他也不再那麼氣憤,整個人也變得很平和。
其實,覺醒真的沒有很難
當我們認為的難,都是難在放下
當我們認為的難,都難在面對自己
當我們認為的難,都難在接納自己
但只要你願意,這一切的難都不是那麼難
因為我們的認定、意識決定一切的難度
當我們認為這些事情不難時,一切就會開始變得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