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阿璃

因為想像未知,所以產生恐懼


最近接觸到很多個案都跟我提到同樣的困擾,那就是他們常常會想像未發生的事情,然後就被自己想像出來的東西嚇到,就不知道該怎麼進行下一步,自己也深陷恐懼的迴圈中。

我知道很多親友在聽到這類的分享的時候,往往都會說一句:「那你不要想不就好了!?」

可是我們都知道,自己都會忍不住去想像。

但人是不可能不想像的,因為想像力就是我們靈魂與我們的溝通管道,也是高我與我們溝通的管道之一。

所以想像的東西不見得是假的

所以今天我要來分享如何跳脫自己對於未知所產生的想像而產生莫名恐懼這件事情。

想像的原理

很多時候,我們人類大腦會透過想像的方式來模擬尚未發生的事,透過這個方式是:

1. 要來提醒我們該如何準備面對哪些不可知得突發狀況,而不是讓我們深陷恐懼。

2. 提示我們應該面對自己內心議題

想像力不是一件壞事,有的時候,高我或是內在靈魂會透過想像的方式,告訴我們下一個該學習的能力是甚麼、遇到這些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又該怎麼去面對。

解決想像衍生出來的恐懼-步驟123

第一步:現實生活中的狀況。

第二步:想像未發生的情境。(這時候可能產生恐懼)→很多人都卡在這邊就忘記怎麼辦了

第三步:突破恐懼:(步驟一)把自己拉回當下、(步驟二)找出可以解決困境的方法

────────

舉例1:

(第一步)小明的爸爸媽媽帶他去吃麵,小明吃麵吃到一半突然想說:我要是吃太慢的話,爸爸媽媽會開車先行一步離開我。


(第二步)小明的想像讓他內心產生恐懼,然後開始很緊張地把麵吃完。

實際上,小明自己也知道,爸爸媽媽都沒有真正離開他,他們只是到店外等待。

這時候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腦中的這個想像,就是一個《萬一》教學法。

萬一,我吃麵吃太慢,會....

萬一,我做不成功,會...

萬一,我這次又沒考上,會...

(第三步)

(步驟一)把自己拉回當下這一秒,看看自己身處的環境。

(步驟二)然後對自己想像的議題做一個分析,然後找出一個解決方法。

舉例1:

如果我吃麵吃太慢,爸爸媽媽拋下我先走了

(第三步的步驟一):把自己拉回當下的現況

→問自己:爸爸媽媽真的有拋下我自己回家嗎?

如果沒有:那我在緊張甚麼?一切都只是自己嚇自己。

→為什麼會想要自己嚇自己?是否有內心議題未解?

→原因:害怕被拋棄、沒有安全感

→解決方法:培養安全感、獨立性,即使爸爸媽媽離開現場我也有能力可以自己回家

(第三步的步驟二):找出實際可以針對恐懼的解決方法

Q:如果被爸媽丟包,我該如何自己回家?

→家裡住址、爸爸媽媽名字跟電話都要先背起來

→我自己去警察局請警察杯杯送我回家

這時候再回想一次:如果我吃麵吃太慢被丟包怎麼辦?

解決方法:相信自己/培養自己獨立性

1. 一切都沒有發生,這個擔心是自己嚇自己

2. 即使沒有爸爸媽媽,我也有能力可以自己回家

3. 背下爸爸媽媽的姓名跟電話,再去警察局求救請他們找爸爸媽媽來接我回家

但因為我比較賊一點,我是個從小愛幻想這些生活障礙再來破解的小孩

(後來發現是內在靈魂累世打仗的關係,習慣事前做布局,然後看到苗頭不對就烙跑的個性XD)

所以我的解法就是:沒關係,你們丟包我也爽。每次不讓我去公園玩到爽,我就自己去公園玩到開心了再去警察局報案說我被爸媽丟包就好了。(到底是誰丟包誰….?)

────────

舉例2:

因為疫情關係,所以全世界的小孩幾乎都在上網課,很多家長就會開始焦慮小孩子在課業上落後怎麼辦?

第一步

現實生活中的狀況:因為疫情關係,所以全世界的小孩幾乎都在上網課

第二步:

想像未發生的情境:小孩子在課業上落後

第三步:

突破恐懼:(第一步)把自己拉回當下、(第二步)找出可以解決困境的方法

(第三步的步驟一):把自己拉回當下的現況

· 現在疫情關係是全國學生的課業都被延遲,不是只有我家的小孩受影響,更甚者,是全世界的小孩都受到影響,我們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 如果現階段的課業受到影響,難道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人生嗎?

o 如果孩子才小五,小五生一學期的課業落後會讓孩子人生失敗嗎?

§ 答案當然是不會

§ 如果答案是會,那麼請進一步去了解自己是否有因為達不到人生標準而感到焦慮>那焦慮的來源是甚麼?

(第三步的步驟二)找出可以解決困境的方法

· 全世界的步調都因為疫情受到影響,我們不是唯一一個受影響的國家/家庭。

· 該準備的上課教材就準備好,然後放手讓孩子有時間跟空間去調整自己的步調

· 學習適應突如其來的變化,因為這個世界的不變定律就是-變!

· 學習放輕鬆!這世界不會因為一學期的延誤就導致小孩人生失敗

大腦會想像未知來產生恐懼有以下原因:

1. 因為要提高物種的生存機率(避免被滅絕),會把所有未知事物都判定成恐懼來保護自己

2. 在體驗過未知事物後,體驗後的感受將會被大腦更新,新鮮的體驗感(比如:開心)就會取代原本的恐懼感(保護機制)

3. 恐懼只是一個壞掉的紅綠燈,只是在那邊閃爍,警告我們但是從來沒有阻止我們成長或是繼續前進。我這篇文章的用意就是教讀者-如何跨越恐懼,培養應變能力、繼續成長。

不管遇到甚麼事情,這類的恐懼都是在引導我們培養「應變能力」。

只要你有想到「萬一」可能會發生的突發狀況,在感到恐懼之後,就開始著手準備一些配套方案。當我們在嘗試準備配套方案的過程,我們的心就會逐漸平靜下來。

因為我們焦慮跟恐懼的原因,不是來自我們想像的「萬一」,而是──

#我們對於突如其來的狀況沒有絲毫的應變能力

這才是我們恐懼跟焦慮的來源。

所以寫這篇文的用意就是要跟大家分享,如何跨過焦慮跟恐懼來培養我們的應變能力。


───

題外話:不管我的累世戰鬥靈魂還是我這世的個性,我都會每天在內心上演小劇場,然後一直研究如何破解自己編出來的小劇場。所以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常常嚇自己這件事情很奇怪,你們只是看到閃爍的紅燈就卡在第二步,忘了還有下一步可以走,但這個很正常,這就是人腦的設定,避免我們接觸危險事物而被滅絕。


新世代的覺醒,不只是靈性,也包含了要如何跨越人腦所設置的屏障,一但跨越過大腦的設定,我們會更所向披靡,沒有甚麼事情可以阻止我們繼續前進。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