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熱度理論】
【#三分鐘熱度理論】
在某一次療程中,個案跟我分享他做事有三分鐘熱度,覺得自己這樣做是態度是不對的。
我覺得,這種傳統觀念真的需要被更新。
三分鐘熱度,其實是一個幫助自己針對眼下這個行業有興趣的一個快篩能力。
以前人家常常說三分鐘熱度是很不好的習慣,因為做事必須持之以恆。
做事必須持之以恆,那是因為以前的就業跟可以接觸的行業沒有現在的多,加上身分上的限制,導致很多人即使有藝術夢、有建築夢、有商場夢...等等,都必須依照家族中的要求一一放棄,然後被灌輸『持之以恆』才是真正的成功之路。
但我們有想過:
如果眼下這件事情會讓我們做得很痛苦,既不是興趣也不是擅長的領域,你還要繼續持之以恆到什麼時候?
為什麼要持之以恆做一件讓自己不快樂的事情?
那是因為以前的舊時代生活困苦,加上士農工商的身分限制,若是以前的時代你說要做斜槓,我真的覺得會被老一輩的念死。但問題是現在我們這個年代已經跟當初那個時代不一樣了,連直播主都可以變成一個職業,我們難道真的就只能對不喜歡的工作保持持之以恆的態度嗎?
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利用三分鐘熱度的能力去快速篩掉你喜歡跟不喜歡的工作呢?
我跟個案說:我是魔羯座,我沒有三分鐘熱度的能力,所以我一份行業我做了15年我才發現我其實沒有很喜歡醫療業、我沒有很喜歡當上班族、我不喜歡鉤心鬥角的職場,我是為了家庭的經濟才去扛這份工作,但其實我做得很不快樂。反而我喜歡創業,所以我創立的婚紗店;我喜歡幫助人,所以我想把我畢生所學的體悟分享給有需要的靈魂們,所以我創業做身心靈療癒師。
個案「天啊~15年耶!」
我「對,可是你有快篩的能力,你有三分鐘熱度的能力可以幫助你快速去篩掉你不喜歡的東西。你可能光做一個月就知道這不是你要的工作,而我卻花了15年才知道自己不喜歡這份工作,你看出這之間的差異性了嗎?跟我相比,你根本是用光速的方式在幫你自己篩選喜歡的工作,所以請好好善用這個能力,我是沒有三分鐘熱度的能力,我都是撐到最後一刻受不了了才放棄的那種人。」
我接觸過很多朋友,大家都是從小念書念上來,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太多機會去體驗書本外的生活,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如果你是我朋友類型,剛畢業或是已經出社會一陣子,卻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要什麼,我會誠心建議你:使用你的三分鐘熱度能力,去好好篩選你喜歡跟不喜歡的東西。
在你篩選的過程中,請用心去感受自己喜歡這件事情還是不喜歡,而不是用大腦:
👉我喜歡這個XX,因為────────(請一一陳列出來)
👉我不喜歡這個XX,因為────────(請一一陳列出來)
大腦只是一個幫你管理日常生活的器官而已,他沒辦法幫你判定你為什麼喜歡、為什麼不喜歡這些東西,而心,才是幫你做一切判斷的主要器官,也是我們的靈魂所在。
有的人一定會問:『可是這樣真的可以嗎?錢不夠怎麼半?』
那我會建議:騎驢找馬
一邊做著現在的工作,一邊去接觸有興趣的行業跟活動。
『如果我現在沒工作呢?』
那就趕快出去體驗,因為沒有什麼會比你原地空轉更糟糕的了!
在嘗試跟體驗的過程中,請不要設限!
因為,每件事情都有被體驗的價值,有些事情他讓你在體驗到某個程度後就讓你食之無味,那就表示這件事情的價值就只有這樣而已,你要學到的東西就只有這樣而已,那麼你就要停下來,好好的用上面的篩選法去分析為什麼喜歡跟為什麼不喜歡。
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這是一定的。
所以在找到它之前,請不要放棄體驗,請勇敢地用三分鐘熱度去快速篩選你的熱情泉源。
如果你才20出頭甚至不到,我個人是非常羨慕你在這時候看到這個新概念,至少你比我提早開始起跑了20年,不像姐姐我花了15年才知道自己的#天命(就是#自己真心喜歡的事物、#對生命的熱情,而非甚麼去宮廟當廟童)。
如果已經邁入中後段班的大姊姊/哥哥們,也不要氣餒。
人生最慘的就是原地空轉、找不到自己的幸福源頭、找不到自己的歸屬、找不到自己的熱情來源。
而這些負面體驗正是告訴我們:
它們就真的不是屬於我們內心想要的快樂,真正會讓我們打從內心的快樂卻從來就不是物質上的東西,而是你會忍不住時時刻刻都想要去做那件事情、想辦法把那件事情做到最好、盡你一切可能跟熱情去把它發揮到最好,這就是你的熱情。
我的小孩告訴我:媽媽,我的快樂是打電動。
我並沒有因為孩子告訴我這件事情或是長期下來各界對於讓小孩接觸電玩的種種抵制跟莫名其妙的學說,我就反對小孩打電動。相反的,媽媽我曾經是魔獸世界的骨灰級玩家,我從14歲開始打電動打到30多歲,我知道電玩的好處跟壞處,所以我不會因為某些學者說「讓小孩從小接觸3C就會導致小孩沉溺或是上癮」,其實這種網路上癮症的論調只是當初某位醫師的反串文所引起的軒然大波,一直被誤用至今。
這個世界跟宇宙的規則就是:你相信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
而我偏偏就是不相信網路上癮症這種事情的人,也不相信小孩從小碰3C或是電動就會走歪。如果真的有,那真的是父母失職,跟小孩或是電玩沒關係。我允許小孩玩電動但也會有相對的規定,並不是放縱,基本該做的功課還是要做,那之後在屬於他的時間內,他可以盡情玩耍,我不會限制他(除了遊戲不可以是18禁)但會要求他要定時休息。 (雖然媽媽我知道玩電動12小時不休息是一件多爽的事)
那我會這樣問他:
1. 你喜歡打電動的原因是什麼?
探討打電動背後的原因是逃避還是真心喜愛
2. 什麼樣的電動內容是你最喜歡的?
探討孩子喜歡什麼樣遊戲方式:偵探、解密、戰鬥互動、射擊...等等,再把這方面的活動轉為現實生活中的運動項目
3. 你在打電動的過程中,你最享受的是甚麼?
了解孩子在電玩的過程中學到了什麼、觀察到了什麼
4. 你在打電動的過程中,你最討厭的是什麼?
了解孩子在電玩的過程中遇到什麼樣的阻礙、再拿生活中的例子去解釋給孩子聽
~舉例~
好比說,我大兒子現在五年級,因為美國疫情嚴重,所以全部學校關閉,一律只提供網路課程。他跟朋友很愛玩電動,我們有做約定,只要他功課都在水準之上而且沒有漏掉功課,他就可以在寫完功課之後,跟朋友一起打電動。
(你喜歡打電動的原因是什麼?)
他說他喜歡打電動是因為可以跟朋友互動,但這也同時讓他認識到電玩產業跟背後的製作過程,我推薦他:如果你對電玩有興趣,也可以走幕後當電玩工程師、繪圖師,或是走目前當實況主也可以。
兒子說:我有去 google 這些行業,我發現我想要做的是電腦工程師之類的工作。
我:恩,還不錯,你可以先朝這個方向邁進,多找一些有關這類方面的資料跟學歷要求。
(什麼樣的電動內容是你最喜歡的?)
兒子說:我喜歡射擊、足球、擊殺這種快速且要求反應速度快的遊戲。
(你在打電動的過程中,你最享受的是甚麼?)
兒子說:我喜歡帶著團隊去做高數量擊殺的遊戲,或是跟朋友一起玩創世神。
(你在打電動的過程中,你最討厭的是什麼?)
兒子說:大概就是隊友反應太慢,每次都殺不到不然就是被反殺;叫他去東,結果隊友不聽話偏偏去西。
有一次,孩子玩到一半跟朋友吵架,坐在旁邊偷哭、默默地擦眼淚。
我問他怎麼了?
他說他玩得太厲害,朋友跟不上也拿不到擊殺數,所以全部杯葛他,不跟他玩了。
我問「那朋友有跟你說除了這個,還有其他不跟你玩的原因嗎?」
兒子回答「他們說我太常發號施令,而且態度很差,沒擊殺到還會罵隊友」
我說「那你覺得他們說的對嗎?」
兒子說「可是他們真的速度很慢啊,明明敵人就在那邊還會殺不到.....」
我跟他解釋「我們平常都有去上足球課對不對?你平常就有練習運動,所以你身體的反射反應會比這些不出門也沒有運動習慣的孩子們更靈敏一點,這是我們的優點。但是,我們不應該把自身的優點要求別人也要跟我們一樣,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他們跟你相較之下,他們的確會反映的比較慢,所以我們在表達方面要更為溫柔跟鼓勵一點。
沒有擊殺到就算了,你就說『某某某,你剛剛表現得很好,就差那麼一點,沒關係,再接再厲!』或者是你可以成為輔助的腳色,讓隊友去拿到那個擊殺數,雖然說這個敵人有一大半是你攻擊的,但是你給隊友撿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團體表現,因為這個遊戲是團體戰,不是單人遊戲。我們都必須學著尊重隊友、跟彼此的強弱做互補,這樣團隊才會強,不然等他們杯葛你,你只是一個人對敵方五人,你會玩得很吃力,團隊遊戲也顯得沒有必要了,因為你會變得沒有隊友。
每個團隊都有一個領導者,你可以當一個很霸道的領導者,也可以當一個很溫柔的輔助型領導者,當大家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你就可以切換成霸道的領導者,帶領全隊進攻。只是,你們偶爾都要互相輪流當領導者,不能永遠只是你當,因為你們都要學著聆聽彼此的聲音,不可能一個人永遠當領導者,其他人只能當追隨者,這樣你做判斷的時候會很容易出錯或是忽略你沒注意到的細節。」
兒子「那我現在該怎麼辦?」
我「先去跟朋友認錯,跟他們說『我脾氣太直了,我很抱歉說了讓妳們難過的話,我會改進,還請你們再給我一次機會。』」
最後四個隊友裡面,三個願意再給我兒子機會,只有一個不願意。
我這時候又補充說「當你已經嘗試過,對方也可以選擇不給你機會,那麼我們要學會尊重對方的決定,放下這個人就可以了,你日後還會遇到更多的玩家當你朋友,不用過度在意這件事情,但必須時時提醒自己,不要鄙視比自己反應慢的玩家,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也都在學習,只是學習進度不同罷了。」
於是,兒子在帶團的過程中,越帶越順手,朋友也願意接受他的領導方式。
也因為藉由這樣的體驗,兒子才知道:
· ✅原來當領導者不是只有發號施令就可以,也要知道如何聽取每個隊員的聲音
· ✅當領導者不是只有一種風格,還可以輔助隊員
· ✅當領導者必須了解自己隊友的優點與弱點,才能相輔相成
· ✅原來他喜歡玩遊戲是因為有同伴,遊戲感才是其次
· ✅經由玩遊戲的體驗,他認知到遊戲產業背後的需求、職業走向、多元化的發展
· ✅透過玩遊戲的體驗,他認知到貨幣政策、該如何有效運用金錢、買虛擬幣跟投資一樣,有賺有賠,都要事先閱讀公開說明書
...等等
經由這樣的體驗過程,你不斷幫自己篩選自己喜歡的東西跟人生方向,你就會越來越有概念。而且,不要害怕對自己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多跟其他人討論,也可以刺激出新的靈感、創意、想法跟出路,那麼這個體驗即使只有三分鐘,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一旦找到了,那我們的人生才是真正開始,那就跟我們一起去體驗人生,找出真正屬於我們內心的熱情吧!
愛與勇氣💖💖